任你博

图片
首页/ 重要新闻 / 供销动态 / 正文

“供销力量”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

来源:渭南日报 发布时间:2025-10-20 11:08

今年秋收期间,任你博遭遇连阴雨天气,给玉米收割与晾晒带来了困难。面对这一考验,全市供销系统迅速行动,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,全力推进秋粮抢收工作。

10月13日,在蒲城县甜水井供销合作社,一座日处理300吨的粮食烘干塔全天候运转,成为保障粮食归仓的“安全港”。“我们现在是24小时满负荷运转,秋收期间,每天的烘干量都在300吨左右。”该合作社烘干厂负责人张久峰表示。

这份高效服务的背后,是市供销合作社延伸为农服务链条、推动服务水平升级的真实写照。其承建的“绿色农资”升级行动试点县防灾减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,总投资1200余万元,新建储备库1000平方米、周转库932平方米、加工车间272平方米,改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550平方米、硬化晾晒场3250平方米,购置安装粮食烘干塔1座,有效解决农民晾晒难、易污染、损耗大、成本高、速度慢等实际问题。

“十四五”以来,市供销合作社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以深化“三个年”活动、“千万工程”为指引,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,通过深化改革、强化服务、创新发展,一步步将“供销服务”精准送达到田间地头和农民的心坎上。

改革是激活服务的“金钥匙”。近年来,任你博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,由市级领导牵头、供销合作社负责、县(市、区)共同推进。2023年,市政府办公室出台《关于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为改革定方向、强保障。市委编委会同步完善市县供销合作社监事会设置,推动市县两级供销合作社建立健全“三会”制度。市级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,建立“新网工程”项目。市供销合作社印发4项纲领性文件,指导各县(市、区)推动改革落实。2024年,市供销合作社不仅荣获渭南市公务员集体三等功,还获评“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”,成了全省供销系统的“标杆”。

 为破解“谁来种地、怎么种地”的难题,全市供销系统拿出了“硬核方案”。182个基层社扎根田间,341家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串联起7万农户,120个农业生产性服务中心、347家庄稼医院织成了一张“服务网”。2025年渭南承担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面积11.1万亩(7400公顷),土地托管、代耕代种等服务,让越来越多农户从“单打独斗”走向“规模经营”。

在农资保供上,成立渭南供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整合生产、销售、服务全链条资源,组建市级农资保供联盟,打造“订单采购+动态储备”模式,确保农资稳价供应。

让“渭南产”走出去,流通体系是桥梁。潼关、富平围绕花椒产业建立了交易市场,各地客商扎堆采购;澄城百康、潼关鼎荣等流通企业打通产销链路;白水润泉、蒲城富农汇等中省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升级。冷链物流更成了“保鲜利器”——富平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、白水苹果冷藏库等项目建成后,全系统冷库容积达9.6万吨,新鲜果蔬能“锁鲜”直达全国餐桌。同时,市供销合作社还带着渭南特产闯市场,在重庆、福州、南京等城市举办产销对接会,农村电商同步发力,全市5个脱贫县279家供应商入驻“832”平台,上架4279种商品,销售额稳居全省前列,真正打通了农产品出村进城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在澄城县赵庄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综合体,村民的日子因“供销服务”变得更便捷。“早上买农资,中午寄快递,下午请农技人员看庄稼,不用跑县城,这儿啥都能办!”村民李淑琴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。作为全国总社确定的整县推进乡镇为农服务综合体建设地区,渭南已建成临渭区花园供销社、澄城县赵庄供销合作社、富平县薛镇供销合作社等14个“便民枢纽”,围绕当地农村产业和社区发展需要,因地制宜建设为农服务综合体,开展农业生产、农产品流通、日用消费品供应、再生资源回收、商贸综合等服务,让供销社成了农民“信得过、靠得住”的“娘家人”。

蒲城县的“绿色农资”试点,更是为农服务的“样板间”。作为全国总社批复的我省唯一试点县,蒲城县供销合作社构建“123456”服务体系:做强1家龙头企业,2支队伍(农资销售、农技服务)下沉田间,3级网络覆盖269个行政村,4项考核机制提效能,5个产业样板作示范,6项配套服务解难题。2023年至今,累计销售农资2.7万吨,让利惠民300多万元,助力90万亩(6万公顷)粮食连年增收,蒲城供销农业公司连年被全国总社评为“农资保供重点企业”。

站在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的历史节点,市供销合作社正以“136”工程为指引,谋划“十五五”规划新篇章。从田间地头的农技指导,到电商平台的订单提示音,从冷链车里的新鲜果蔬,到为农服务综合体里的群众笑容,渭南供销人正用改革的力度和服务的温度,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书写新的答卷。